东莞市焜煌塑胶有限公司

主营产品:塑胶原料
产品分类Product Categories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行业新闻

青鳉:肩挑重担 可探索海洋微塑料垃圾治理

发布日期:2017-11-02 来自:全球塑胶网

海洋是开放的,厦门这座城市也是开放的,这一点,在厦门海洋垃圾的治理工作上可见一斑。
厦门治理海漂垃圾,在努力完善本地治理体系的同时,能够跳出厦门湾,着眼未来,着眼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,推出了很多领先全国的有力举措。
本期《壹号读本》,我们去海洋三所的“生态毒理学水族厅”转转,认识一种有大能耐的小鱼儿———青鳉。
很多厦门市民可能不知道,在位于大学路上光怪陆离的海洋三所鲸豚馆旁,有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小平房,里面养着成千上万条一种不起眼的透明小鱼。
它叫青鳉,个体微小,成年鱼儿的体长一般也才3-4厘米,不足一截豆芽菜大小。
可海洋三所的研究人员却说,它的身上,承载着探索全球海洋微塑料垃圾治理研究的重担。
被称为“水中小白鼠”
这些不起眼的小小鱼儿,怎么和全球海洋生态问题扯在一起了呢?
“它们其实就是‘水中的小白鼠’,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鱼类的实验,找到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,并期待建立相应的标准。”海洋三所海洋化学与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的陈泓哲博士解释说。
在那座不起眼的小平房的墙上,挂着一块牌子:“生态毒理学水族厅”。虽然被称为水族厅,但更准确地说,这里其实是一座实验室,关于微塑料对鱼类影响的研究,在这里已经进行一年多了。
微塑料,通常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,也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“PM2.5”,是目前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热门话题。2015年,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,被认为是未来影响海洋生态环境,甚至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。
据了解,厦门目前正在开展微塑料对海洋生物影响标准的研究,以及针对厦门海湾特点的监测标准研究。
“厦门考虑的并不只是自己未来的问题。”陈泓哲说,在微塑料垃圾的管理研究方面,厦门先行于国内,他们的研究成果,未来将对国内外其他海湾城市微塑料的监测研究,有很大的借鉴意义。
通过微塑料变化观测数据
据介绍,这种不起眼的小小鱼儿平日里少有人问津。和隔壁养着热带鱼、经常有市民光顾的珊瑚修复馆不同,这里给人的感觉非常安静和平淡。
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,这里的房间散发着青绿色的光,数十个玻璃鱼缸一层层地靠墙叠着,室温一年四季保持25℃左右,LED灯光提供固定十多个小时的照明。
那些游在玻璃缸中的鱼儿每只小而透明,不走近仔细观察,甚至看不清楚里面有鱼儿在游动。这数十个鱼缸所能看到的唯一不同,是上面贴着的标签,显示着各批次鱼儿不同的孵化时间,以及海水中不同的密度和粒径的微塑料。“其他所有的环境因素都是一样和不变的。”研究人员介绍,这样才能保证观测到的数据,是因为微塑料的变化所带来的。
据介绍,这项实验还需要更多的数据,鱼儿们还要在这里再待上很长一段时间。
尽管没有缤纷夺目的外表,却贡献巨大,意义非凡,这些小小鱼儿应该被感谢。市民们下次参观海洋三所鲸豚馆,不妨也到“生态毒理学水族厅”看看。